设为主页 | 收藏本站
 
 
 
政府信息公开  
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
政府信息公开指南
政府信息公开目录
政府信息公开年度报告
政府信息公开邮箱
人事任免
财务信息公开
政务公开依据
网上办事
统计违法举报
网上下载
一套表联网直报

热线电话

alt
alt
alt
alt
解读:长春市农业经济发展
吉林省统计信息网 www.qdmzd.com   2017年12月13日   来源:省统计局

  长春市农业以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,全面落实各项惠农政策,积极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,农业经济发展稳步提升,持续加快“创建绿色有机农业示范市”建设步伐,实现由“农业大市”向“农业强市”跨越性转变。

  一、前三季度农村经济运行情况

  全市一产增加值实现162.5亿元,增长3.5%,比上半年提高0.5个百分点,比一季度提高0.7个百分点,其中:种植业增加值67.6亿元,增长4.8%;林业增加值1.1亿元,增长1.3%;牧业增加值90.5亿元,增长3.0;渔业增加值2.3亿元,增长6.5%;农林牧渔服务业1.1亿元,增长3.0%;农、林、牧、渔、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结构比例为35.1:0.7:61.9:1.6:0.7。全市经济运行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:

  (一)粮食产量再获丰收

  通过对县(市)的粮食产量调研及国家调查点预测,2017年长春市粮食总产量将达到990万吨,同比增长0.2个百分点,或将成为历史最高丰收年。粮食种植仍以玉米作物为主,玉米、水稻、豆类和薯类分别占粮食总产量的86.2%、11.7%、0.6%和0.7%。

  (二)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速推进

  全市各地坚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,突出抓好“调结构、促转型、打品牌、上项目、抓改革、保增收”等六项重点任务,及时调整农业发展策略。以种植业中的经济作物和蔬菜为重点,发展高效产业,种植名、特、优、新品种;积极促进林业发展和渔业发展。

  全市农、林、牧、渔、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结构比例将由2016年的46.2:0.7:49.4:0.9:2.8调整为46.3:0.8:48.4:1.0:3.5。

  1.种植业结构调整充分。2017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34.5万公顷,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24.5万公顷,经济作物9.9万公顷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92.5%,同比下降0.3个百分点,其中玉米播种面积101.4万公顷,比上年减少3.9万公顷,下降3.7%,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比重75.4%,比重下降2.9个百分点,水稻播种面积16.5万公顷,同比增长1.85%,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比重12.3%,比重上升0.2个百分点;经济作物播种面积9.9万公顷,同比增长5.3%,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比重7.4%,上升0.4个百分点;饲料作物1.2万公顷,同比下降0.1%。

  2017年粮食作物、经济作物和饲料作物种植结构由上年的92.8:7.0:0.2调整到92.5:7.4:0.1。完成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全年目标。

  2.林业经济增长态势良好。林业生产具有可持续发展空间。前三季度长春市完成林业增加值1.1亿元,增长1.3%,高于同期0.7个百分点。长春市林业发展呈现持续增长态势,育种育苗面积达到157公顷,造林面积5020公顷,零星植树36万株,更新造林382公顷,竹木采运7185立方米,未成林、成林抚育管理面积1000公顷。预计全年林业经济增加值提升14.3%

  3.畜牧业生产走低。三季度主要畜牧业生产受限养政策等因素影响,规模饲养整体下滑。截至9月末,全市生猪发展729.7万头,同比下降0.6%。其中能繁殖的母猪47.2万头,下降0.6%,猪存栏308.1万头,下降1.2%,猪出栏421.6万头,下降0.1%;牛存栏176.9万头,下降8.2%,出栏90.8万头,下降9.0%;羊存栏49.9万只,下降3.0%,出栏25.1万只,增长6.1%;活家禽存栏0.69亿只,下降6.7%,出栏1.3亿只,增长12.1%。

  4.渔业生产发展稳步提升。持续以“渔业增效、农民增收”为目标,积极调整和优化养殖结构,大力发展现代渔业,不断扩大渔业养殖规模。前三季度渔类产量1.6万吨,同比增长5.6%。实现渔业增加值2.2亿元,增长6.5%。全年渔业经济增加值将提升25%。

  5.农林牧渔服务业经济平稳增长。随着长春市由“农业大市”向“农业强市”跨越性转变,农业现代化的推进,广泛推广农业科学技术,农业生产技术含量的提升,农林牧渔服务业得到长足性发展。前三季度实现产值2.4亿元,增长3.0%。

  (三)现代农业发展步伐加快

  1.现代农业建设水平进一步提升。长春市“五大实验区”核心区顺利推进,启动建设了现代化的仓储库、新型温室、物联网装备、都市休闲农业园等一大批重点项目。目前已完成投资42.01 亿元,其中争取国家及省级资金13.97亿元,市级投入资金2.57亿元。五大实验区核心区建成面积达到23.6万公顷,年产值达到542.9亿元。目前市里正在深入研究资金整合,预计投入市级引导资金4000万元,推进现代农业项目集中区建设。重点建设了一批现代农业产业园区,榆树玉米深加工现代农业产业园、九台天景鲜食玉米产业园、双阳鹿业现代农业产业园进入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行列。积极推行绿色生产方式,可持续发展能力稳步提升,重点建设的100个保护性耕作示范点、100个全程机械化示范区,全市综合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5个百分点,达到86%。全市落实保护性耕作面积22万公顷,比上年增加3.3万公顷;高标准完成16万公顷。机械深松整地任务,组织玉米秸秆秋季深翻作业0.7万公顷,稻瘟病防治航化作业面积8.7万公顷。

  2.农业招商和项目建设取得新突破。长春市把农业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摆上重中之重的位置,启动实施了“农业项目3年攻坚计划”,年初梳理确定了今年重点抓好的农业领域116个新建续建项目,包装重点项目108个,加大招商引资力度,与天津市开展对口合作,着力引进战略投资者,6月初在天津成功举办“长春农业项目与优质农产品推介会”,8月份第十六届长春农博会期间,又成功举办“长春市农业项目推介会”,年内全市共新签约农业项目51个、签约总额为299.58亿元,落位项目28个,总投资107.67亿元,目前部分项目已经开工建设。一、二、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局面加速形成,开展了“2017年全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星级示范创建”工作,有27家休闲农业企业评定为省级星级企业,其中五星级企业14家,四星级企业10家,三星级企业3家。评出12个市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。全市涌现出一大批观光农业、休闲农业、体验农业等现代都市农业的新产业新业态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群体不断壮大,全市新增省级龙头企业20家、市级龙头企业35家,全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势头较好,保持了8%的增速。

  3.创建全国绿色有机农业示范市取得新进展。长春市重点建设了20个绿色有机农业示范园区,年内新增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60个,全市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达到400个以上,农产品市场检测平均合格率达到98%。品牌建设和市场开发有所突破,组织了“神农杯”长春名牌农产品评选活动,评定20家企业36个产品。年内还组织县(市)区及企业参加第96届全国糖酒会,宣传推介长春特色农产品,现场签约3000多万元。建立健全域内域外、线上线下营销网络,在天津、贵阳、长春农博园等建立了“长春名优农产品销售中心”,运营效果良好。积极打造长春市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,京东长春农特产馆实现销售额5.6亿元,长春“邮乐农品”线上线下销售额达到23.3亿元,40家农村电商示范点实现销售额10.4亿元。

  4.农村各项改革不断深化。长春市加大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力度,组织开展了示范家庭农场、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创建活动,认定市级示范社157个、市级示范家庭农场14个。全市农民合作社发展到15038个,新增955个;家庭农场发展到3857个,新增766个。全市农村土地流转面积达到48.3万公顷,占耕地总面积的38.5%,较上年增加6个百分点。

  5.农民增收和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。长春市积极开展农村“双创”活动,积极发展庭院经济、乡村旅游、农村电商等新产业、新业态,培育增收新的增长点,农民增收渠道不断拓宽,农民收入有望实现与全市经济保持同步增长。新农村建设进展顺利,年初申报省级美丽乡村17个,确定省级重点村74个,市级脱贫攻坚村22个。推进了新农村建设、现代农业建设及农民增收工作。

  二、农业经济运行存在主要问题

  目前,长春市农业生产发展保持平稳,农村经济持续增长,农产品供需关系稳定,农业整体发展保持向好,但是仍然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。

  (一)粮食生产达到阶段性高点,进一步增加难度大

  2013年984.4万吨,增长8.0%;2014年968万吨,下降1.7%;2015年955.7万吨,下降1.3%;2016年988.3万吨,增长3.4%;2017年或将达到990万吨,增长0.2%。从增速显示粮食产量增长速度开始减缓,加之种植业结构调整,调低玉米种植面积,足见粮食增产难度加大。

  (二)农业生产的规模化等级化产业化有待进一步提高

  种植业结构调整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大,“三新”农业化率亟待提高;畜牧业养殖规模化生产有待加强,畜牧业规模化生产数量偏少;林业、渔业发展仍需持续深度挖掘。

  (三)绿色生态农业处于起步阶段

  从全市绿色生态农业占比看,仍然处于初级阶段。农民绿色种植、绿色养殖意识和能力还需大幅度提高。绿色农业宣传和普及还有很大提升空间。

  三、几点建议

  (一)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

  受粮食收储价格持续走低影响,粮食作物生产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中呈现乏力状态,同时,持续回落的畜牧业在农业产业结构中显出后劲不足,因此就全市农村经济发展现状来看,亟须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。一是坚持市场导向,让市场形成价格,以价格引导生产,用市场来推动农业结构转型升级。二是坚持尊重农民意愿,努力营造好调结构大环境,把更多的精力放到农民种什么就帮助农民销售什么上来。三是坚持促进农民增收,鼓励发展高附加值、高品质农产品,发展农产品加工流通业,推动一、二、三产业相互存进、融合发展。四是守住粮食安全底线,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,强化科技支撑,提高粮食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,本质解决结构性不足矛盾。

  (二)加快推进现代农业进度

  建设现代农业的过程,就是改造传统农业、发展农村生产力的过程,更是农民致富、农业增收、农村发展的主要途径。一是不断完善与现代农业相适应的投入保障机制,宣传和鼓励农民和社会力量投资现代农业。二是持续提升与现代农业相匹配的设施装备水平,切实提高耕地质量,促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。三是进一步强化农业产业的科技支撑,推进农业科技进村入户,切实提高农业资源使用效率。四是健全发展现代农业产业体系,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。

  (三)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

  积极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,大力实践农村合作社组织。现代新型农村合作社组织,可有效提升农村经济增长。规模化农业种植种、产、收、销环节,规模化畜牧业养殖产、供、销,形成规模,在投入和产出等方面都会得到成本最低、利润最大化。

  (四)加快打造特色品牌农业

  特色品牌农业关键在于“特”字,农业优势是特色农业发展的基础和源泉,因此首要因地制宜,发挥资源、市场、技术等方面的区域优势,逐步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业主导产品和支柱产品。同时,更要加大力度推广特色农业品牌,打开销路,提高产品的档次,增加利润,不断完善“城乡统筹、以工促农、工农互动”的特色品牌农业发展体系。

  

 
主办单位:吉林省统计局 承办单位:吉林省统计局资料管理中心
地址:长春市新发路576号 邮编:130051 Copyright © 2008 版权所有 吉林省统计局